新闻中心

NEWS CENTER

江苏一体推进“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”建设

更新时间:2025-02-07 15:46:37

  江苏辖江临海★★★、承南启北,每个城市都是不同意义上的枢纽。各地把枢纽建设与服务国家战略结合起来,构建特色鲜明的省内区域性开放支点。

  从黄海之滨到内陆腹地,连云港按照“★‘一带一路’合作倡议的标杆和示范项目”目标定位,不断提升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功能★★。去年,中哈物流基地、上合物流园业务量分别增长7.7%★★、7.1%,国际班列开行911列、增长13%,过境运量领先优势更加巩固。

  从去年开春召开“一中心”工作推进会,到今年新春召开“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★★”建设推进会★★,既蕴含着江苏对重大事项紧紧扭住不放的战略定力,也体现了谋划推进的系统性。此次会议,既是总结交流,也是调度部署。围绕今年重点工作★★★,提出了★★“六个更大力度”——更大力度推进重大科创平台建设★★、更大力度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、更大力度推进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、更大力度布局海外市场、更大力度推进制度型开放、更大力度夯实人才支撑。

  以新空间承载新产业、新配套吸引新产业★★★、新要素赋能新产业、新队伍发展新产业,无锡市梁溪区打造12个产业生态圈★★,商业航天★、低空经济、人工智能、机器人领域集聚了一批头部企业,走出了老城区“老树发新芽★”、未来产业“无中生有”的新路径★★★,具有示范引领效应★。

  在江苏14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中,工程机械是首批入围的产业集群★。汇智高端工程机械创新中心聚力攻坚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难题,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★,赋能行业发展★。

  “‘一湾一谷一区一港’的科创T台初具形态,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★★、国家专精特新★★★‘小巨人★’企业数量分别是三年前的2.3倍★★★、7倍。”无锡市委常委★★、江阴市委书记许峰表示★,新起点上,将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为总牵引,用好南京理工大学江阴校区、江南大学江阴校区等教育资源,提升★★★“内强外引”的科创格局,培育★“顶天立地★★”的科创主体,全方位培养、延揽★★★、集聚人才★★,以新的发展实绩为全省大局作出新贡献★★。

  发展产业★,既要抓好当下★★,也要放眼未来★★★。未来产业靠技术驱动★★、靠场景牵引★,江苏科技创新实力强、应用场景丰富,大有作为。

  在首批4个分中心中,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落户江北新区★,已设立基因与细胞多组学、生物药创制等10个研发与转化平台★,接洽60多所高校,遴选800多个在研项目。

  迈过地区生产总值5000亿元大关的江阴,新春第一项工作围绕全省“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★★”总体布局★★,部署推进“科创江阴”建设★★。

  对江苏而言★★★,无论是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,还是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,这“三个一★★★”都是重要抓手★★★、重大任务。省委书记信长星指出,创新是动能所在★★★,制造业是支撑所在★★,开放是发展空间所在,三者紧密关联、互为支撑。

  部省共建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★,是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重要举措。建好用好这一平台,既可以促进江苏创新资源能级提升、科技创新实力跃升,也将为全国探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模式贡献经验。

  “通过建强转化中心核心能力★★、完善高校院所链接机制、打造学研产用生态体系,全面提升对科教资源的吸引力、科技成果的集聚力★。”南京市委常委、南京江北新区党工委书记陆卫东表示,将聚焦“三个满足★★”发力★★,即满足参建高校既有科技成果落地转化需求,满足不同高校、不同类别、不同成熟度技术成果进一步研发与转化需求,满足生物医药不同细分领域重大创新研究对发现、设计、制造等平台需求,着力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高地★。

  今年,连云港将持续畅通陆海联运“主动脉”★,加快推进30万吨级航道改扩建、20万吨级智能化集装箱码头★、徐圩港区疏港航道等重点工程,优化多式联运体系,深化东中西区域合作★★,高质量建设东西双向开放门户、“一带一路★”重要支点。

  三年前,第一轮“科创江阴”建设三年行动开启★★。今年新春一上班,“科创江阴”建设新三年行动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动员大会随即召开。久久为功、接续发力的背后★,江阴生动诠释着“看准了就抓紧干”★★★“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”。

  苏州工业园区承载着“打造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★★★”重大使命,充分发挥中新合作★★、自贸片区等重大平台功能★★★,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,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实现★★“九连冠”★★。

  建好联络世界、支撑双循环的物流大通道,相当于开辟了具有澎湃动能的国际经济走廊。

  ★★“将优化双向开放布局,深化内外贸协同攻坚,提升★‘投资园区★★’品牌,扩大制度型开放,全力打造双向开放强支点★★★。”苏州市委常委★★★、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沈觅表示★,透明★、稳定、可预期的制度环境,是开放发展的活力所在。今年将围绕落实中新自贸协定、数字贸易合作试点等开展先行先试,加快实施64项年度改革任务,落实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★★,推进生物医药全产业链系统集成改革★★★,形成更多标志性成果。

 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★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★★、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,是江苏发展的高频词。5日,省委、省政府召开全省“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”建设推进会★★,传递出一体推进、协同发力的鲜明信号。

  “将加强未来技术研究和产业协同创新,完善产业生态★★★、产业基建,突出区域协同,更好服务全省‘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★’建设。★”梁溪区委书记朱刚介绍★,在太空基建方面★,联合龙头企业打造算力星座、共享星座、电磁星座等;在数字基建方面,参与全市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,打造行业大模型★“锡月”。与此同时,依托南北结对合作机制★★,与灌南县共建商业航天海上发射技术服务母港★,携手讲好海洋故事、太空故事★。

  ★“近五年★★,创新中心研发的零部件产业规模累计约40亿元★★,支撑主机产业规模约500亿元。”汇智高端工程机械创新中心董事长单增海介绍,将围绕产业强链补链延链★★★,建设技术研发★★★、实验检测、中试生产、成果转化等平台,超前布局智能机器人★★、新能源等领域,补强工程机械后市场服务及再制造体系短板★,以更多原创性★、引领性成果助力江苏打造世界级工程机械产业集群。